中文版 English 大学主页
您的位置:首页>>最新动态>>学术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成功举办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Bikash Pal教授专题学术报告会

信息发布于:2025-04-11

49日至10日,国际知名电力系统专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名誉教授Bikash Pal在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专题学术报告两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周振宇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会。



49日的首场报告以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建模与分析Stability Modelling and Analysis of Converter Driven Power System)为主题。报告聚焦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背景下系统稳定性与设备控制耦合作用机理,从时间尺度解读了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三大关键维度(功角稳定、电压稳定与频率稳定),剖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动态特性。Bikash Pal教授围绕阻抗模型深入阐释了其与电网强度、短路比的内在联系,指出电网强度可通过短路比等指标量化。在报告中,Bikash Pal教授还结合电力电子变换器在电网中的应用,详细讲解了稳定性分析中的关键技术。他通过模型仿真与对比,揭示了传统简化模型在弱电网条件下限性,呼吁在稳定性分析中纳入变换器详细动态模型,特别是控制延迟、网络强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410日,Bikash Pal教授作了题为风电场与电网交互作用的动态建模分析Dynamic Modelling for Analysis of Wind Farm and Grid Interaction)的学术报告。报告从大型风力发电厂的并网风险出发,聚焦风力发电厂和电网技术的集成与控制。Bikash Pal教授围绕北海海上风电场并网频繁因同步丢失脱网的难题,进一步分享了其团队在大规模新能源集群建模中的研究成果:由变流器控制参数与电缆网络交互引发的中频振荡是导致并网失败的主要原因。在技术突破方面,Bikash Pal教授团队提出了高维系统降阶+控制策略优化的双重解决方案,实现强电网场景下的电压支持能力自适应调节,成功解决了工程中阻抗测量成本高、误差大的痛点。此外,Bikash Pal教授还提出分区建模-协同分析框架,通过频率响应匹配实现跨尺度动态耦合分析,有效解决了混合机型场景下的交互稳定性难题。



Bikash Pal教授在两场报告会尾声都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分享了帝国理工学院电力系统科研团队的研究经验。



这两场学术交流活动,既有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的前沿拓展,也包含针对海上风电并网、变换器控制等工程痛点的创新解决方案。Bikash Pal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前沿的研究视角,为华北电力大学师生带来了一场技术盛宴,也为解决双碳背景下的能源转型挑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将持续深化与国际顶尖学者的合作,共同应对能源转型中的关键技术挑战。



初审:李美琪

复审:张洪

终审:彭跃辉


 


浏览人数:

版权所有 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您是第 访客